APP“偷听”用户数据拷问信息安全

   2019-04-15 经济日报1090
核心提示:APP“偷听”用户数据拷问信息安全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外卖渠道会经过APP(计算机应用程序)获取用户麦克风权限,“偷听”用户说话,并在APP内推荐说话中说到的想吃的食物。上海市消保委也发布了针对39款网购渠道、旅游出行、生活效劳等手机APP触及个人信息权限的评测结果,发现其间25款APP存在搜集敏感个人信息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APP等手机应用是否真能“偷听”用户说话内容等个人信息?对于这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一般消费者也许难以给出确认答案。可是,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标明:相似“监听”的确存在技能上的或许。在一篇题为《听到你的触摸:智能手机上的新声学侧通道》的论文中,科研人员发现,当人们轻敲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时会产生声波,且敲击不同位置时,相应声波会有不同方式的变形。而经过智能手机内置的麦克风搜集、恢复这些声波,就可以“听到”敲击屏幕的声响,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人们便能从声波中恢复用户在虚拟键盘上输入的字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有学者就曾预言:“大数据将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能的发展,的确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消费范畴,正在到来的“智能年代”,让家电、轿车等具有了“智慧大脑”;在生产范畴,企业经过用户体会查询,将人们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节点,有助于愈加精准地改善产品性能;在城市管理范畴,交通部门用全量实时的数据,来感知路上每辆车地点的具体位置、每个红绿灯路口的车辆信息等,大幅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营功率。

可是,技能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驾御欠好,就会带来负面效应。在这次外卖APP“偷听门”事件中,用户对个人隐私被走漏的忧虑不无道理。现实中,许多企业热衷于经过APP搜集和运用用户信息,进行所谓“用户画像”,以便精准投进产品,把广告行业的东西功能发挥到极致。可是,这些企业在搜集用户信息时,无论在内容和范围上都过于宽泛,许多信息并不是展开安全、高效、便当效劳所必需的。

科学家从技能层面证实APP“监听”用户隐私信息的或许性,也在警示人们:身处大数据年代,任何一次用户个人信息的走漏,都或许造成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上一年8月份,黑客运用技能手段盗取华住集团旗下酒店数据,5亿条用户身份信息及酒店开房记录被走漏,大批网友惊呼“被查房”。随后,各类针对个人的电话、电信诈骗活动迎来顶峰,带来了一系列“次生灾害”。可以说,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搜集、走漏,已经成为全社会需求面临的系统性危险,今日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维护变得比以往愈加火急。

技能创新的任务是效劳人类,引领人们迈向美好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缺少规制的技能,给社会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难以预估的危险。只要在用户信息等大数据的搜集、运用和活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将数据转化为效劳和产品,才干愈加精准地对接人们的需求和等待。为此,一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措施要跟上,将技能的开发、应用归入法治的轨迹;另一方面也要善用技能去监管技能,筑牢个人信息维护的技能壁垒。更重要的是,要敬畏技能道德,防止各种滥用大数据的行为,切不可以技能创新的名义,游走在“科学的前沿,道德的边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7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