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经营不良名单”,为何频现三大运营商

   2019-05-02 新京报1980
核心提示:电信“经营不良名单”,为何频现三大运营商
       三大央企的分公司屡屡上榜,却少见到运营商们有什么公开的举措,承诺反省和改善。这种有备无患极大弱化了“不良名单”的威慑作用。

据工信部网站4月30日消息,2019年一季度,27家违规企业被归入电信业务运营不良名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1家分公司,中国电信4家分公司,天翼、咪咕等企业均“上榜”。

运营商进入“不良名单”,早已不是新鲜事,三大国有运营商无一幸免。例如,在工信部2019年发布的第一批“不良名单”中,中国联通长春分公司、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中国电信赤峰分公司等多家企业纷纷上榜。

电信“运营不良名单”,是相关部门为了改善电信市场环境,而进行的监管方式创新。一旦进入“不良名单”,意味着运营存在不标准乃至是违法违规行为,意味着企业管理出了问题。如果说,一些中小型企业出现在名单里面,不太让人意外的话,本应有着标准准则、良好治理机制的三大运营商,也一再上榜,似乎有些不太正常。

并且,从上榜的状况看,这些被列入不良名单的,并非都是运营商层级较低的公司。例如此次发布的名单中,中国移动南昌分公司赫然在列。而在上一批名单中,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的列入,也显得尤为醒目。一个是省级公司的子公司,一个直接便是省级公司。这样级别的公司,竟然也能进入“不良名单”,让大众大跌眼镜。

三大运营商作为国企,又在电信职业中处于根底位置,本应是职业的定海神针。它们如果能自动做好遵法的表率,积极保护顾客权益,那么将推进整个职业构成健康、标准的运营文明,遏制电信消费中的种种乱象。相反,它们的部属公司若成为违规的先锋,那么将给整个职业树立恶劣的示范,让电信业难以摆脱劣质的运营文明,带给顾客更多负面形象。

“不良名单”属于职业黑榜,在一般人形象中,一旦上榜,理当是严重的问题。但是,有些运营商似乎一向较为淡定。自家部属公司一而再、再而三上榜,有的运营商敏捷整改,但是,有的运营商却似乎无动于衷。

有关部门发布“不良名单”,本意是通过言论曝光,凭借大众的监督,倒逼违法企业整改问题和完善管理。让黑榜跟着互联网“广而告之”,这样的工作创新值得肯定。

但由于现在发表的信息还比较笼统,大众对详细的违规行为短少了解,就难以找到清晰的监督抓手,其实是弱化了言论曝光的影响力。

大众层面对运营商的一些“蛮横做法”早就颇有微词,相关的媒体调查、曝光也不少。监管部门在做出处罚决守时想必也是顺藤摸瓜,掌握了足够的依据。但现在,监管部门与大众之间在信息层面还短少呼应。

其实倘若凭借于“运营不良名单”,进一步详细发表企业的违规行为,既是对违规者更严厉的问责;关于大众而言,也是一种维权的借鉴。大众需求相似的信息,来对违规行为保持敏感和监督。

电信“运营不良名单”,频现三大国有运营商,这个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作为相关企业,当知耻然后勇,严肃内部管理,加大对进入“不良名单”的部属企业的问责,做到以儆效尤。作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扩展“不良名单”准则的效用,真实完成“不良名单”的准则初衷,从而更好地保护顾客,净化电信市场环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7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