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宣布,已在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显示,穿山甲即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一只绝望的穿山甲被贪婪的人杀生,临死前打了个喷嚏,就让大武汉得了肺炎,就让全国人民带上了口罩,蝴蝶效应所引起的飓风裹挟着病毒,让无数人感受到威胁。”2月7日,中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MAH总监、医药研发及并购专家张超在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最新发现,这样回复时代财经。
卫生经济和政策专家、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及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同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中间宿主能够明确,“那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而传染源控制,是对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穿山甲“中间宿主”身份曝光
在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兴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宣布,“通过分析1000多分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和目前感染人的病毒株蓄力相似度高达99%!”
从穿山甲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问题也展开了多项研究,但结论始终指向蝙蝠。
根据中国工科院院士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通过溯源华南海鲜市场,发现的中华菊面蝠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
2月3日,《Nature》杂志发布了两项中国科学家带来的研究报告,一项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一项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张永振团队。这两项研究报告也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体内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SL-CoVZC45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这一结论表明蝙蝠可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
对与蝙蝠为自然宿主的这一说法,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肖立华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一般认为蝙蝠是冠状病毒的源头,但如何传染到人,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比如SARS的中间宿主是果子狸,MERS的中间宿主是骆驼。”
据肖立华团队分析,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在冬季,而蝙蝠在冬季处于冬眠状态,集中在山洞里面,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间宿主可能是病毒的传染源。”
针对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穿山甲样本情况以及后续研究安排等问题,时代财经2月7日致电了华南农业大学,该校党委宣传部陈芃辰表示,“专家会对此次实验结论做进一步研究,有新的情况会通过相关平台进行发布。”
新药研发的曙光
事实上,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源尚未最终确定,导致研究人员在病毒的预防以及对相关药物、疫苗的研制等问题上仍处于被动。
对于科学家来说,中间宿主携带病毒为什么不发病,且发病有什么症状?新冠病毒的基因在传播过程有哪些突变?在穿山甲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其免疫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问题仍没有答案。
如今,穿山甲被研究证明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这对研发抑制新冠病毒的药物以及疫苗带来了一丝曙光。
在张超看来,通过对病毒中间宿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更多地抗病毒药物的新受体和作用靶点,继而研发出能够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化合物、疫苗或抗体。
他认为,通过专业的药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与临床试验,研发出安全高效的药品,为人类最终阻断病毒传播、战胜疫情、控制传染病、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有着重大意义。
除此以外,穿山甲“中间宿主”身份的曝光,也再次证明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是由野生动物引起的,其传播的路径与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受传统习俗影响,穿山甲这类物种的甲壳被很多地区的人误认为可以治病的“良药”,并因此导致非法的穿山甲交易层出不穷,难以禁绝。
在蔡江南看来,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后,就要严格隔离人和中间宿主之间的接触,通过切断源头从根本上遏制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他认为,必须要严格管控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贩卖和食用。
张超也表示,“包括非法捕猎者、饲养者、运输者、交易人员、餐馆厨师、服务员、食用者等,凡是与携带病毒动物有接触史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通过社会经济活动继续传播,进而引发大规模传染病,因此疫情防控必须从源头抓起,彻底阻断病毒传染源、阻断中间宿主的传播路径,才有可能最终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