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日子多,小饭店、养生馆、服装店等新开业的可真不少,咱家的花篮卖得很不错。”7月7日一早,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顺通花园小区的沐恩花语鲜花店老板王丽娟,正忙着制作大麦花篮,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经过疫情的阵痛,生活还是要向前冲的,咱们都得支棱起来!”
今年40岁的王丽娟老家在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去年年底,她在小区内低价租了一个5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开了这家花店。为节省成本,进货、销售、制作花束、配送等都是她一个人忙活。一开始,新店开张,顾客并不多,“三八”妇女节是小店迎来的第一个客流高峰,刚把店里的存货销售得差不多,就在疫情的影响下闭店歇业。
“花店5月16日正式开门,那天可真把我激动坏了,终于能干活赚钱了。”王丽娟说,当时恰好临近“520”,她立即发动亲友帮忙宣传,还建了一个专门卖花的微信群。
对王丽娟来说,疫情是危机也是机会。居家期间,附近的邻居在微信群里抢菜抢出了亲切感,各种团购群也成了发促销广告的最佳平台。为增加销量,她学了很多时髦的花束搭配方法,定价优惠力度也很大。同时,她还将附近小区团购平台的团长们发展为花店的“代理商”。5月20日这天,花店卖了1万多元,帮忙包装、配送的亲友一直忙到大半夜。
“‘520’之后就是儿童节、毕业季,再加上现在开业的多,从复工到现在,花店赚了两三万元。”王丽娟高兴地说,今年她的任务就是学好手艺,做好服务,积累经验和老客户,等明年店里生意越来越好,就雇个工人一起干。
今年34岁的罗海英和丈夫在长春金水家园小区内开了一个快递点,代理4个快递品牌,覆盖附近近2000户居民。为增加收入,罗海英还兼职着社区团购团长,小两口每天从早上8点多忙到晚上9点多,日子忙碌而充实。
疫情期间,快递点寄存了好几千件快递无法送出,复工后,两口子正经忙活了好几天。“很辛苦,但是收入还不错。疫情过后,大家的网购热情又上来了,我们每天收发五六百件快递,一个月能赚2万元左右。”罗海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朋友介绍又看中了一个业务量更多的小区,正打算换个地方干。
“网购再发达,咱这双手是不可替代的,现在一天大概能接待30位顾客,收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在位于长春市桂林路商圈附近的小不点美发店,老板刘健军和同事们正忙着为顾客洗头、剪发。
28年前,刘健军从黑龙江鹤岗的一个偏远农村来到长春开了这家美发店,在经营好小店的同时,还发动成立了敬老爱心志愿者联合会,3700多人受他影响成为志愿者,其中来自农村的务工者占五分之一。
复商复市初期,受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长春的物价略有上涨,前来小店理发的顾客问刘健军是不是也得涨涨,对此,刘健军的回答是:“知足者常乐,赚多少是赚?咱家都是老顾客,我就想为你们做好服务。”
在刘健军的美发店,剪发只要20元左右,烫个头也就百八十元,这个价格已经有十来年没涨过,这也是小店在疫情过后迅速恢复营业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健军告诉记者,现在经济逐渐回温,美发店附近的小饭店生意也都不错。
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轮疫情以来,吉林省出台了系列纾困政策。“店里的房租和水电都享受到了补贴政策,昨天长春又发了新一轮的消费券,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要为长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刘健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