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数据后,各省份近期陆续公布了当地数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大省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各地产业转型效果渐显,新能源相关行业贡献度提升。
各地还针对经济形势召开会议,部署扩内需、稳外资等政策,全力冲刺今年经济“下半场”。
上半年3个经济大省增速超6%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5个省份公布了经济半年报,其中13个省份增速(同比,下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下,以9.7%的增速名列前茅。海南、吉林的增速也较高,分别达到8.6%和7.7%。内蒙古增速也达到7.3%。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6个经济大省中,广东、江苏的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元,江苏、山东、浙江的经济增速超过6%。记者测算,6个经济大省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近45%,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以经济总量第一的广东为例,其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6%。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广东经济“数量”优势突出,一方面体现在工业门类齐全,另一方面则是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福建、北京等地上半年经济增速远超一季度。不少地方统计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用“高开稳走”“量质并进”“回升向好”等词语形容上半年经济形势。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江苏是工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强省,上半年江苏的工业数据反映出了新产业的强劲动能。上半年,江苏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车整车三个细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8%、36.9%和86.5%,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
江苏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处长汪雪敏分析,二季度工业生产明显加快,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相关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长贡献超过两成。
“广东正在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比如在汽车产业中,燃油车增速放缓,但新能源车的势头良好;有些行业比如房地产处于调整期,有些行业比如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则在加快增长,这些都是广东经济韧性的体现。”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说。
上半年,在外需承压的大背景下,广东总体进出口同比下降1.3%,但新兴市场贸易贡献突出,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增长8%,占进出口总值的29%。
外向型特征同样明显的海南,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4%,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外向型经济各项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说明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持续吸引力。”海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雷说。
各地积极谋划下半年工作
7月下旬,多地紧锣密鼓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等,以分析上半年形势、谋划下半年的工作,其中扩大内需、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链等被确定为政策重点。
上半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高出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内需是山东经济增长的“抓手”之一。山东省商务厅总会计师、二级巡视员孙敢敏介绍,下一步,山东将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促进消费十大专项行动,举办新能源车下乡活动,新评定一批现代流通强县和智慧商圈等。
多地还对产业链培育提出支持政策。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等5个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配套政策。山西印发了《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采用资金奖励等方式,支持“链主”企业加速成长为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稳外资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湖南强调,要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加强与跨国企业、重点央企和民企的对接,加大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重点板块总部的工作力度。河南要求完善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体系,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要素保障和权益保护机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