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要抓好的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今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关键任务,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扎扎实实做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制造业有29个行业,加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两个延伸性行业,则有31个行业。2017年,我国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5万家,资产总计86.3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2万亿元,利润总额6.6万亿元;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2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9.4%。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根据制造业的发展规律,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以数量扩张为主,但随着工业化的进步,提升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到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工业品的市场需求逐步饱和,制造业的数量扩张日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迫切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具备了整体上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在进入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继续发展壮大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
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经过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制造业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很强,不少产业的产能进入了相对过剩阶段,亟待转型升级。二是国际竞争趋势发生了转变。经历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的长期磨炼,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压力考验,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正在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竞争。三是我国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国家的科技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均有了大幅的增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总体上处于较快上升的阶段,产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在持续提高,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从发展空间看,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规模经济,只有推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制造业的总量继续增长,并保持制造业的比重相对稳定。从发展定位看,制造业是我国产业的主体,我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加快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制造业的率先高质量发展,并带动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技术条件。